经过1995年,我们对股市的正面与负面都有所了解,相信对我们将来的投资策略会有相当大的助益。过去的种种狂热与盲目都将因为1995年而洗涤净尽。
1995股市回眸
老莫
没有1995年的低迷,中国股市是不完整的,没有经过1995年的反思,中国股民也是不成熟的,1995年是理性回归的一年。
这样说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的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总是以五年一计划的节奏作周期循环,事实上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周期也基本上以五年为限。那么,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环的中国股市自然也脱不掉这一自然法则的影响。而1995年正是中国股市的第五个年头,从时间跨度与表现方式上都可以看出一个阶段性周期完成的种种征兆。很显然,如果说1990年与1991年是萌芽与发展时期,则1992—1993.7是高潮阶段,1994年无疑是下降时期,1995年便是终点回到起点的调整期,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新的起点已比当初的起点高了几个台阶,至此终于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周期。某种意义上可以说1995年的存在就是为了画上中国股市第一个大圆的最后一笔,是中国股市第一阶段的总结,也是第二阶段开始的前奏。
当然,这些都是肉食者谋,我等小股民关心更多的还是切身的东西。相信大多数人都与老莫一样,在1995年的中国股市里没捞到什么油水,但这并不是说1995年就是闲掷虚度的一年。如果我们到此打住,这样说亦不为过。但我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是立场坚定的铁杆同盟,那么,老莫以为1995年的低迷便与1992—1993年的高潮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显然我们没赚到钱,但却给将来赚钱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赚到了知识、观念、经验与理性。
不是吗?在1991年之前我们视股票为洪水猛兽,仅有先知先觉者才敢于染指,而1992年—1993年全国人民一拥而上,股票又成了挂满叮当做响的金币的摇钱树,1994年给人的印象则仿佛是一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地毯边上的曼陀罗。至于1995年,在许多人眼中,竟视同为瘟疫,避之唯恐不及。其实,这几种态度都是不客观不科学的,而这种态度大多数国人对新中国股市的误解,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手里摸到了不同的部位便得出许多各不相同的结论。可以说,到1995年结束时,五年来积累的印象组合,已经可以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把几种印象综合到一起刚好是一个近乎了客观完整的认识,那就是股市既不是艳若桃花,也不是毒如蛇蝎,股市是一个投资与投机价值并存的场所,它不依我们的意识为转移,但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可怕。可能更多的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如果说以前我们从没得到更多的印象是投机与暴涨暴跌的话,那么1995年无疑是在向投资价值回旧。比如在众多公司折戟沉沙的局面下,苏常柴与川老窖却可以逆流而上便是一面面高扬的旗帜。简言之,只是到了1995年我们对中国股市的认识才趋于完整,我们面对股市的态度才趋于客观与成熟。大多数股友,我是指抽身较早或者不想抽身的人,1995年都持了手把酒杯看云飞的超然态度,是观望更是反思。
可以说1995年是既往开来的一年,如果没有这一年的冷静与休养,我们带着发热的头脑仓促上阵,也许将来造成的损失及危害会更大。但经过了1995年,我们对股市的正面与负面都有了解,相信对我们将来的投资策略会有相当大的助益,过去的种种狂热与盲目都将因为1995年而洗涤净尽。即使1995年中国股市并没有给我们真正的实惠,但其间接的好处都是不可估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