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会计准则与各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等密切相关,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坏帐准备差异、存货备抵差异、联营损益差异、折旧费用差异、资产重估差异等主要差异因素的存在,正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实质性差别之所在。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差异因素的实证分析
广州大学经济学系 胡志勇
广东粤财信托投资公司 陈国祥
经过五年来的改革与探索,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别显著减少,但二者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迄今为止,中外学术界对这些差异已进行过许多定性研究,但为了分清主次,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速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有必要对这些差异及其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会计准则的差异必然体现在财务报表上
会计准则是公司披露财务会计信息时遵循的基本会计规范,其目的在于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债权人和投资者等)提供公允的会计信息,使各外部利益关系者能够借助于财务报表,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作出最有利的经济决策。由于会计准则与各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等密切相关,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会计准则作为信息披露规范的职能,以及财务报表作为信息披露工具的职能,这些差异必然会体现在基本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相关项目上。此外,由于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最重要、最具综合性的项目,也是最能综合反映会计准则差异的报表项目,因此,会计准则差异对报表项目的影响,最终又将会在净资产间和净利润间的差异上集中得到体现。为此,揭示会计准则之间差异及其影响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析不同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中各具体项目的差异及其对净资产、净利润差异的影响。
2、上市公司境内外报表差异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异
根据我国《公司法》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公开发行A股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简称“A、B(H)股公司”,每年既要公布按我国会计准则(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编制并经国内注册会计师审核的会计报表(简称境内报表);还需披露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并经跨国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核的财务报表(简称境外报表),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境内外报表差异的具体项目及其对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影响。可见,我国A、B(H)股公司境内外报表中净利润差异、净资产差异以及各具体项目的差异等,为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差别提供了现实基础(注:鉴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独特地位,本文以其作为国际惯例的象征)。
3、差异因素的选择
A、B(H)股公司对境内外报表差异因素的披露,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主要差别。为此,我们将境内外报表所揭示的差异因素作为分析的基础,即1995~1996年间,造成境内外报表净利润差异的重要因素有15个:收入和成本费用差异(X1)、坏帐准备差异(X2)、存货备抵差异(X3)、递延税金差异(X4)、汇兑损益差异(X5)、汇率并轨差异(X6)、合并差异(X7)、联营损益差异(X8)、投资损失准备差异(X9)、折旧费用差异(X10)、摊销差异(X11)、费用资本化差异(X12)、投资收益差异(X13)、以前年度调整差异(X14)和其他差异(X15);导致净资产差异的因素集中体现在16个因素上:第1~12个因素与上述因素相同,其他因素为递延资产差异(X13)和资产重估差异(X14)、以前年度调整差异(X15)和其他差异(X16) 。
4、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为了揭示中外会计准则(制度)差异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如随机抽样、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A、B(H)股公司境内外报表的具体差异及其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1)主要差异因素的选择;(2)主要差异因素的影响力分析两部分。
5、样本的选取
截止1996年年底,我国先后允许83家公司向境内外公众发行A股和B(或H )股股票。这些公司都同时依据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财务信息的披露(资料来源:1996年、1997年《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基于研究目的,本文选择样本的条件是:同时公开披露境内外报表,并揭示境内外报表具体差异项目的上市公司。1997年4月,我们向所有A股、B(H)股公司和仅发行B股或H股的公司(截止1996年年底)去函索取境内外年报。截至1997年12月,共有43家公司提供了境内外年报资料,其中半数以上符合样本公司的条件—1995年24家、1996年34家。(注:选择1995~1996年境内外报表作为样本的原因在于:1998年1月1日起,发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开始执行经修改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新制度允许B股或H股上市公司采用与国际惯例更接近的会计政策,如更多地运用谨慎性会计原则,为此可以合理地预期:1998年,A股、B(H)股公司境内外报表差异将显著缩小。因此,为更准确地反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宜以1995~1996年的境内外报表为样本。)
境内外会计准则(制度)
差异因素的实证分析
1、总体差异状况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可在境内外净利润或净资产差异上得到集中体现。样本公司的境内外净利润或净资产差异程度见表1,其构成状况见表2~3;其中,测量净利润、净资产差异程度的指标分别为:
净利润差异程度=(境内净利润-境外净利润)/境外净利润 ×100%
净资产差异程度=(境内净资产-境外净资产)/境外净资产 ×100%
表1表明:1995~1996年,境内外报表的净利润间存在一定差异。剔除异常样本(1995年7个、1996年8个)后,1995年,境内报表净利润比境外报表高估15.72%,1996年高估11.75%。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差异程度的标准差为22.12%,1996年为26.52%,这说明离散程度较大,即各样本公司的差异程度各不相同,差别较大。此外,异常样本的净利润差异极大,都超过100%;造成这些异常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异常样本公司的境内报表净利润大于零,而境外报表却反映为数额较高、甚至巨大的净亏损。例如,上海第二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二纺机),1995年境内报表的净利润为1818.5万元,但其境外报表中却为7564万元的净亏损,运用相对指标测量差异程度时,必然表现为巨大差异(二纺机高达124.04%);另一部分异常样本的差异来源于基数较小时,相对指标对较大差异额的异常反应。如上海永生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的差异额为1160.1万元,与其他样本公司相比,净利润差异额较小;但由于基数较小时相对指标的过度反应,差异率却高达506.15%。
表1 样本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净资产差异程度 单位:% | ||||
公司名称 |
净利润差异 |
净资产差异 | ||
1995年 |
1996年 |
1995年 |
1996年 | |
深石化 |
35.17 |
19.25 |
5.89 |
6.40 |
深益力 |
13.82 |
19.34 |
1.48 |
4.85 |
广东电力 |
-1.58 |
-1.05 |
-0.61 |
-0.72 |
深方大 |
-0.75 |
-0.59 |
11.66 |
6.09 |
大洋海运 |
-0.65 |
-5.79 |
2.09 |
1.33 |
深纺织 |
111.23* |
308.42* |
15.18 |
16.90 |
赤湾港航 |
0.00 |
0.00 |
0.00 |
0.00 |
上海国旅 |
4.19 |
2.12 |
-2.32 |
-1.93 |
二纺机 |
124.04* |
101.75* |
7.57 |
18.74 |
工缝股份 |
115.59* |
110.89* |
9.31 |
24.83 |
中纺机 |
100.53* |
-31.11 |
21.97 |
45.42 |
上菱电器 |
14.69 |
108.47* |
1.31 |
16.42 |
物贸中心 |
124.33 |
61.45 |
-19.75 |
-18.35 |
自仪股份 |
36.04 |
98.96 |
20.52 |
24.89 |
浦东金桥 |
76.14 |
10.77 |
-2.13 |
-1.06 |
陆家嘴 |
48.73 |
10.48 |
6.61 |
2.67 |
东方通信 |
2.87 |
4.82 |
-2.06 |
3.82 |
海欣股份 |
10.83 |
1.01 |
-4.47 |
1.94 |
轮胎橡胶 |
106.31* |
33.07 |
14.96 |
17.64 |
上柴股份 |
-1.21 |
13.52 |
1.24 |
2.05 |
宝石电子 |
1.33 |
4845.76* |
# |
7.81 |
邮通设备 |
27.69 |
# |
# |
# |
赤湾基地 |
0.00 |
# |
# |
# |
深中华 |
289.60* |
# |
8.92 |
# |
真空电子 |
# |
135.21 |
# |
11.55 |
新亚股份 |
# |
-14.26 |
# |
-1.60 |
永生股份 |
# |
506.15* |
# |
3.29 |
新锦江 |
# |
-16.15 |
# |
-5.04 |
南玻集团 |
# |
0.00 |
# |
# |
康佳集团 |
# |
0.00 |
# |
# |
深特力 |
# |
11.65 |
# |
32.67 |
深国商 |
# |
38.47 |
# |
3.69 |
中集集团 |
# |
-0.46 |
# |
-0.36 |
深深房 |
# |
106.44* |
# |
11.06 |
古井贡 |
# |
2.77 |
# |
0.89 |
小天鹅 |
# |
0.07 |
# |
0.62 |
凤凰股份 |
# |
47.28 |
# |
7.65 |
均值u |
15.72** |
11.75* |
4.64 |
7.63 |
标准差 |
22.12** |
26.52** |
9.43 |
12.22 |
注:#表示未取得该数据;*为异常样本;**为剔除异常样本影响后的均值和标准差。 |
就净资产差异程度而言,1995年境内报表净资产比境外高估4.64%,1996年高估7.63%;1995年境内净资产差异程度的标准差为9.43%,1996年为12.22%。表面看来,1995~1996年,境内外净资产的差异程度不大,但其实际差异额并不小;这是由于公司净资产的基数较大(明显大于净利润)情况下,相对指标本身的特性造成的。此外,由于资产负债表是一静态报表,损益表是一动态报表,而净资产是两者的连结纽带,境内外净利润的差异必然会在净资产差异中体现出来,净利润差异较大的样本,其净资产差异程度也相应地较大,如差异异常的样本。因此,可以认为境内外净资产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表2说明,1995~1996年,58家样本公司中,境内外净利润一致和差异较小(0~20%)的公司数目为32个,占总样本的55.18%;其余44.82%的样本都有较大差异。其中,中度差异(20~50%)占13.82%,差异较大的(50~100%)占5.20%,差异巨大(100%以上)的样本占总样本的25.80%;1996年,净利润差异的构成状况与1995年大体相同。从表3可以看,1995年,24家样本公司的境内外报表中,净资产一致和差异较小(0~5%)的样本有26个,占总样本的49.06%,中度至较大的差异为50.94%。与1995年相比,1996年净资产差异的构成状况也基本相同。
表2 样本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状况分组表 | |||||||
差异程度% |
1995年 |
1996年 |
1995-1996年 | ||||
样本数目(个) |
百分比% |
样本数目(个) |
百分比% |
样本数目(个) |
百分比% | ||
境内小于境外 |
0-20 |
4 |
16.67 |
6 |
17.65 |
10 |
17.28 |
20-50 |
0 |
0.00 |
1 |
2.94 |
1 |
1.72 | |
小计 |
4 |
16.67 |
7 |
20.59 |
11 |
19.00 | |
一致 |
2 |
8.33 |
3 |
8.82 |
5 |
8.60 | |
境内大于境外 |
0-20 |
6 |
25.00 |
11 |
32.35 |
17 |
29.30 |
20-50 |
4 |
16.67 |
3 |
8.82 |
7 |
12.10 | |
50-100 |
1 |
4.17 |
2 |
5.88 |
3 |
5.20 | |
100以上 |
7 |
29.16 |
8 |
23.54 |
15 |
25.80 | |
小计 |
18 |
75.00 |
24 |
70.59 |
42 |
72.40 | |
合计 |
24 |
100.00 |
34 |
100.00 |
58 |
100.00 |
表3 样本公司境内外净资产差异状况分组表 | |||||||
差异程度% |
1995年 |
1996年 |
1995-1996年 | ||||
样本数目(个) |
百分比% |
样本数目(个) |
百分比% |
样本数目(个) |
百分比% | ||
境内小于境外 |
0-5 |
5 |
23.81 |
5 |
15.63 |
10 |
18.87 |
5-10 |
0 |
0.00 |
1 |
3.12 |
1 |
1.89 | |
10-20 |
1 |
4.76 |
1 |
3.12 |
2 |
3.77 | |
小计 |
6 |
28.57 |
7 |
21.87 |
13 |
24.53 | |
一致 |
1 |
4.76 |
1 |
3.13 |
2 |
3.77 | |
境内大于境外 |
0-5 |
4 |
19.05 |
10 |
31.25 |
14 |
26.42 |
5-10 |
5 |
23.81 |
4 |
12.50 |
9 |
16.98 | |
10-20 |
3 |
14.29 |
6 |
18.75 |
9 |
16.98 | |
20以上 |
2 |
9.52 |
4 |
12.50 |
6 |
11.32 | |
小计 |
14 |
66.67 |
24 |
75.00 |
38 |
71.70 | |
合计 |
21 |
100.00 |
32 |
100.00 |
53 |
100.00 |
表1~3充分说明:我国会计准则下,公司易于高估其净利润和净资产;无论1995年或1996年,均有2/3左右的公司高估境内年报中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小部分公司甚至严重高估其境内净利润;相反,低估境内净利润的公司仅占二成。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提高境内财务报表的总体质量,宜对差异的具体原因进行实证分析。
2、主要差异因素的选择
尽管境内外报表对上述差异进行了具体披露,但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主要差异因素及其重要性,有必要对报表披露的众多差异因素的影响力进行实证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速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1)差异因素影响力的比较分析。各因素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影响面(影响总样本的比例Ws)和影响深度(其差异占总差异的百分比);其中,衡量其影响深度的指标又分为绝对影响(WA)和相对影响(WR)。各影响力指标的测量模型为:
影响面WS=ni / N×100%
其中,ni 为第i个差异因素影响样本的个数;N为样本的总个数
绝对影响深度WA=Xi /∑Xi×100%
其中,Xi为第i个差异因素发生额的平均值
相对影响深度WR= Xi /∑ Xi ×100%
其中, Xi 为第i个因素差异额绝对值的平均值
从表4可以看出,1995~1996年间,造成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14项因素(剔除其他差异X15),就影响面和影响深度而言,前7个因素分别是:收入和成本费用差异(X1)、坏帐准备差异(X2)、存货备抵差异(X3)、汇兑损益差异(X5)、联营损益差异(X8) 、折旧费用差异(X10) 、费用资本化差异 (X12);就绝对影响深度而言,这7个因素分别解释了1995年和1996年净利润高估的88.01%和99.87%;此外,就相对影响深度而言,它们也解释了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76.55%(1995年)和76.37%(1996年)。可见,这7个因素是造成境内净利润高估(即境内净利润大于境外净利润)的主要源泉。
表4 净利润差异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 单位:% | ||||||
影响因素 |
1995年 |
1996年 | ||||
WS(%) |
WA(%) |
WR(%) |
WS(%) |
WA(%) |
WR(%) | |
X1 |
50.00 |
7.99 |
7.55 |
44.12 |
6.35 |
6.95 |
X2 |
66.67 |
19.52 |
15.10 |
67.65 |
33.14 |
20.04 |
X3 |
41.67 |
5.40 |
9.05 |
38.24 |
10.80 |
9.26 |
X4 |
16.67 |
-1.24 |
0.93 |
14.71 |
-4.79 |
2.88 |
X5 |
41.67 |
23.21 |
19.39 |
23.53 |
9.78 |
10.33 |
X6 |
20.83 |
2.01 |
1.65 |
14.71 |
0.38 |
3.82 |
X7 |
33.33 |
4.93 |
3.87 |
29.41 |
3.45 |
2.30 |
X8 |
25.00 |
12.69 |
10.43 |
29.41 |
11.29 |
9.75 |
X9 |
20.83 |
4.61 |
3.60 |
23.53 |
0.02 |
0.99 |
X10 |
41.67 |
13.53 |
10.68 |
47.06 |
4.08 |
5.46 |
X11 |
25.00 |
-0.73 |
1.02 |
47.06 |
1.23 |
3.08 |
X12 |
8.33 |
5.76 |
4.35 |
17.65 |
24.53 |
14.58 |
X13 |
12.50 |
1.43 |
1.82 |
17.65 |
-0.53 |
1.89 |
X14 |
8.33 |
-0.23 |
0.21 |
0.00 |
0.00 |
0.00 |
X15 |
66.67 |
1.13 |
10.33 |
67.65 |
0.29 |
8.67 |
合计 |
|
100.00 |
100.00 |
|
100.00 |
100.00 |
总样本 |
24 |
24 |
24 |
34 |
34 |
34 |
表5揭示出,1995~1996年间,造成境内外净资产差异的15项因素(剔除其他差异X16),就影响面和影响深度而言,7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坏帐准备差异(X2)、存货备抵差异(X3)、汇兑损益差异(X5)、联营损益差异(X8) 、折旧费用差异(X10) 、摊销差异(X11)、资产重估差异(X14);就其相对影响深度而言,这7个因素分别解释了净资产差异的63.02%(1995年)和76.68%(1996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个因素造成1995年境内报表低估32.96%,另5个因素造成高估90.15%(仅坏帐准备一项就占1/3),二者抵销后的净高估为57.19%。
表5 净资产差异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 单位:% | ||||||
影响因素 |
1995年 |
1996年 | ||||
WS(%) |
WA(%) |
WR(%) |
WS(%) |
WA(%) |
WR(%) | |
X1 |
42.86 |
2.74 |
3.87 |
34.38 |
3.38 |
4.23 |
X2 |
76.19 |
30.96 |
11.57 |
81.25 |
31.88 |
15.55 |
X3 |
42.86 |
8.42 |
3.13 |
50.00 |
10.97 |
5.47 |
X4 |
23.81 |
24.48 |
9.09 |
21.88 |
7.92 |
5.25 |
X5 |
38.10 |
-12.38 |
13.23 |
25.00 |
-0.76 |
6.45 |
X6 |
14.29 |
-14.01 |
5.20 |
12.50 |
-8.73 |
4.26 |
X7 |
38.10 |
8.53 |
3.24 |
31.25 |
5.90 |
3.97 |
X8 |
28.57 |
12.86 |
5.50 |
37.50 |
8.75 |
8.60 |
X9 |
23.81 |
4.92 |
1.89 |
21.88 |
2.97 |
1.45 |
X10 |
47.62 |
26.53 |
10.50 |
34.38 |
9.60 |
8.65 |
X11 |
23.81 |
11.38 |
5.73 |
43.75 |
24.28 |
12.94 |
X12 |
19.05 |
-1.15 |
1.43 |
37.50 |
2.17 |
3.12 |
X13 |
23.81 |
3.36 |
1.25 |
12.50 |
1.30 |
0.66 |
X14 |
23.81 |
-20.58 |
13.36 |
21.88 |
-11.81 |
9.37 |
X15 |
4.76 |
-1.97 |
0.73 |
3.13 |
0.30 |
0.14 |
X16 |
76.19 |
15.92 |
10.27 |
84.38 |
11.90 |
9.89 |
合计 |
|
100.00 |
100.00 |
|
100.00 |
100.00 |
总样本 |
21 |
21 |
21 |
32 |
32 |
32 |
(2)差异因素影响力的相关分析。影响力的比较分析,从三种不同角度揭示了各差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但为了综合反映影响力的大小,有必要进行相关分析。各差异因素与净利润或净资产差异的相关系数,可综合反映各因素的影响面和(绝对)影响深度。计算结果见表6。
表6说明,1995~1996年间,造成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7个主要因素为:收入和成本费用差异(X1)、坏帐准备差异(X2)、存货备抵差异(X3)、汇兑损益差异(X5)、合并差异(X7)、联营损益差异(X8) 、费用资本化差异 (X12)。与比较分析的结论相比,二者的差别在合并差异和折旧费用差异两个因素上。综合而言,境内外损益表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收入和成本费用差异、坏帐准备差异、存货备抵差异、汇兑损益差异、合并差异、联营损益差异、折旧费用差异、费用资本化差异等8个因素。
表6 各差异因素影响力的相关系数 | ||||
影响因素 |
净利润 |
净资产 | ||
1995年 |
1996年 |
1995年 |
1996年 | |
X1 |
0.4862 |
0.5990 |
0.0775 |
0.1924 |
X2 |
0.7488 |
0.6977 |
0.7069 |
0.6577 |
X3 |
-0.1062 |
0.4206 |
0.6814 |
0.1739 |
X4 |
-0.3259 |
-0.0726 |
0.0328 |
-0.1205 |
X5 |
0.7802 |
0.2330 |
-0.1504 |
0.0981 |
X6 |
0.2006 |
-0.3018 |
-0.7139 |
-0.5702 |
X7 |
0.4325 |
-0.3172 |
-0.0536 |
0.0423 |
X8 |
0.6028 |
0.5819 |
0.1622 |
0.3715 |
X9 |
0.1276 |
-0.0622 |
0.0757 |
-0.3341 |
X10 |
0.7206 |
0.2210 |
0.7730 |
0.6676 |
X11 |
0.1519 |
0.0933 |
0.7388 |
0.6268 |
X12 |
0.6015 |
0.4928 |
0.0953 |
-0.1034 |
X13 |
-0.0565 |
0.1895 |
-0.0920 |
-0.1493 |
X14 |
0.0356 |
0.0000 |
0.3892 |
0.3350 |
X15 |
0.2513 |
0.3209 |
0.0771 |
0.0294 |
X16 |
|
|
0.6567 |
0.5044 |
就相关系数而言,导致净资产差异的前7个因素为:坏帐准备差异(X2)、存货备抵差异(X3)、汇率并轨差异(X6)、联营损益差异(X8) 、折旧费用差异(X10) 、摊销差异(X11)、资产重估差异(X14) ,其中,汇率并轨差异是唯一与净资产差异有明显负相关关系的因素;与比较分析的结论相比,二者的差别在汇兑损益差异和汇率并轨差异两个因素上。综合而言,境内外资产负债表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坏帐准备差异、存货备抵差异、汇兑损益差异、汇率并轨差异、联营损益差异、折旧费用差异、摊销差异、资产重估差异等8个因素。
3. 主要差异因素影响力的实证分析
通过各因素影响力的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了其各自的影响力,从中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但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各主要因素所构成整体的影响,需对其与境内外报表差异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从表7~8回归分析结果看:1995~1996年间,境内外报表差异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在 0.95以上;就总体而言,八大因素可以分别解释境内外净利润、净资产差异的90%以上。可见,这些因素是造成境内外基本财务报表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主要差别之所在。
表7 1995—1996年境内外净利润净资产差异的回归分析 | ||
|
1995年 |
1996年 |
相关系数 |
R=0.99435 |
R=0.99509 |
解释系数 |
R2=0.98873 |
R2=0.99020 |
F检验(双尾) |
F=164.55418 |
F=303.15134 |
|
1995年 |
1996年 |
相关系数 |
R=0.98585 |
R=0.96680 |
解释系数 |
R2=0.97191 |
R2=0.93469 |
F检验(双尾) |
F=51.89494 |
F=42.93777 |
会计文献中,相关的定性研究表明,境内外报表差异除来源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外,还来自:(1)我国特定的经济改革政策,如汇率并轨差异、成本费用差异中的职工福利费和公益金等。一般而言,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这类差异有望很快消除;(2)会计人员的素质或职业道德,例如费用资本化差异、收入确认差异、合并差异、摊销差异和汇兑损益差异等。在这些方面,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并无差别,多是出于粉饰报表等目的而产生的。
可见,实证分析揭示出的主要差异因素(共11个)中,坏帐准备差异、存货备抵差异、联营损益差异、折旧费用差异、资产重估差异等5个因素,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实质性差别之所在。
思考与启示
经过5年的改革,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从其实际效果(财务报表),特别是就具体公司的财务报表而言,二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进一步进行改革,降低境内外基本财务报表间的差异,成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制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1.正确看待差异。会计准则(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当今社会,它必须既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又需符合国际惯例。为适应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国的会计准则必须与中国国情相适应,需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前提下,与国际惯例接轨,但这并不等于照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也不等于照搬西方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因此,对造成境内外基本财务报表差异的主要因素,宜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国际惯例接轨,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的实质性协调。
2. 突出重点,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与颁布。会计准则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的、耗费时日的系统工程。我国制订会计准则的时间不长,要在短期内建立一套相对健全的会计准则体系,应在具体准则的制订上有所选择,全面出击并非上上之策。为加速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步伐,目前应重点突出地选择造成境内外报表差异的主要项目,作为优先制订和颁布的重点。实证分析表明,境内外报表差异主要来自五大因素-坏帐准备、存货备抵准备、联营损益、折旧费用、资产重估等;为此,宜将它们作为首先考虑的重点,特别是应收帐款、存货计价、固定资产等准则,有必要加快颁布实施的速度。
3.统一认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来自人们的认识—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会计信息主要用于满足政府的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的类别、内容和质量水平将充分照顾政府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已发生了变化,已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尽管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仍应受到重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变得愈来愈重要,制订会计准则时,更多地考虑其要求是必然趋势。然而,在传统认识的影响下,人们常以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不够,对拟订中的具体会计准则,特别是涉及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准则如应收帐款准则等提出质疑。就实质而言,这一质疑既混淆了税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差异,又混淆了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同。可见,统一认识是加快具体会计准则制订与颁布实施的关键,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速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关键。
4. 更新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成境内外报表发生差异的因素中,我国会计制度就某些会计事项的规定与国际惯例并无差别或差别不大,如汇兑损益、利息费用的资本化等,但境内外报表中却表现出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和会计准则存在片面认识,他们并未意识到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对信息需求者和公司自身的价值;在运用会计准则时,管理层常常受粉饰报表动机的影响,而会计人员倾向于选择最便于操作、而不是最适合公司情况的会计政策。因此,更新观念,提高对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公允性的认识,不仅有助于会计准则的实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境内外财务报表信息之间的差异。 ■